随着前段日子央视对地沟油问题的曝光,地沟油再次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。在社会各界齐声呼吁强化地沟油问题管理的同时,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梳理:地沟油究竟是如何上的餐桌?地沟油治理的关键究竟是什么?地沟油加工市场将如何发展?
   9月13日,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公安部等联合召开全国严厉打击“地沟油”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。全国各地开始了更新一轮有关地沟油的强化管理。继非法添加剂后,地沟油成为中国食品安全又一大危机。
   地沟油与好油“混掺”后重上餐桌
   据《财经》报道,在2010年12月15日北京举行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上,来自卫生部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官员,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,即综合考虑成本问题和风险问题,地沟油不大可能流向餐桌。这种看法亦不乏一些着名专家的支持。
   据报道,从地沟油提取生物柴油目前成本较高,因为这一转变是化学反应过程,同时硬件条件需要具备反应锅(釜)等比较高端的设备。而从地沟油精炼“食用油”,设备相对简陋,大多精炼工艺只是一个物理过程,即可得到精炼油。
   任连海指出,从技术上来说,将煎炸废油和泔水油加工为“食用油”相对难度小一些,将从下水道或隔油池掏出的地沟油加工为“食用油”难度要大一些。脱水、除杂、除臭、调色,可能还需要调整粘度,工艺流程较长,按照常规工业化生产,采取这些工艺环节成本较高,用卫生状况很差的地沟油生产食用油得不偿失,所以直到现在,我一直认为煎炸废油回餐桌的可能性较大,泔水油进入饲料生产行业的可能性较大,而地沟油进入餐桌的可能性小一些。不过,一些民间方法通过多年实践,往往会采用一些简单有效、但不考虑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,大幅降低成本,所以不排除民间有非法商贩采用地沟油生产“食用油”的行为,甚至即便产生的“食用油”不达标,按较低比例与好油一掺,总体就达标了。
   任连海介绍,地沟油流回餐桌,其实更多时候采取的是与好的食用油“混掺”的方式。不可能一瓶油里全是地沟油,而是地沟油和好的食用油占有不同的比例。“调和油和色拉油掺入的可能性大,纯大豆油和花生油掺入地沟油可能性相对小一些。如果掺入的量较小,很难检测出来。”
   专家都在寻找一个特征指标,即不管地沟油怎么掺,这个指标不变。工商总局、质检总局、食品药品监管局、粮食局、中国农业科学院、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以及部分大学,亦零星开展过地沟油检测技术的研究。遗憾的是,这个特征指标至今仍未能找到。而由于检测技术的欠缺,使得地沟油检测标准迟迟未能出炉。
   地沟油问题难点在后期处理处置
   虽然现在各地都在强化对地沟油问题的管理,打击地沟油生产,但对于地沟油出入处理却仍然没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,实际效果有待观察。
   地沟油交易,一般是一些产生废油的餐饮企业将其卖给废油回收者。而很多地方政府的新管理规定,虽然强化了餐厨垃圾包括废油的回收管理,但一般都并付给废油生产企业费用。因此,企业对此并不很配合。有些企业甚至专门采取掺水或者加一些杂物等方式“补足”按规定应回收上交的分量。而这样的“产品”并不能满足正规加工企业的质及量的需求。
   据介绍,地沟油问题,其实同餐厨垃圾一样,收运管理很关键,但主要在于后期如何处理。收运起来的地沟油必须经过处理,不可能由管理者收起来存着。
   但实际情况,却让这些正规的废油加工企业很受伤。任连海分析,很多企业建成后才发现没有原料,厂子“吃不饱”;同时,销售渠道匮乏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。比如,民营企业的生物柴油无法进入国有加油站。自用不了,卖不出去,生产没法持续进行。这也是很多生物柴油企业运营失败的主要原因。而此两点,都跟国家扶持政策的缺乏紧密相关。
   任连海介绍,很多时候地沟油管理难,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很好的后期处理处置办法,从而导致即使收上来也没法解决。所以只能等待,等待处理技术相对成熟后,然后管理强化,一网打尽。
   地沟油处理将上演“国进民退”
   生物柴油作为地沟油一个主要出路产品,其市场却存在很多问题。与正常的柴油相比,地沟油处理成本并不低,但售价却相对更便宜,也很难进入中石油、中石化的油品管网。自己用,没有那么多车,用不完,咋办?只能赔本。
   媒体曾报道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企业的生存尴尬:
   过去6年来,河南近30家能将“地沟油”变成清洁低碳能源的生物柴油企业,多半遭遇到了收购困难“吃不饱”、欠缺渠道“卖不动”的尴尬境地,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。
   任连海认为,从市场发展的角度,地沟油收运需要政府统一进行。地沟油加工,民营企业参与的可能性也将会越来越低,也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制度限制。
   他认为,更多的地沟油加工及处理将会由国有企业来进行。相对民企,国有企业相对更受民众信任,更适合承担更多社会责任,政府也更方便予以补贴。

CLASSIC CASES

案例现场

厂家直销,联系购机立享九折出厂价

24小时客服在线

首页

案例

询价